液相、液质检测中,外标法、内标法、加标回收、样品加标有什么区别?

发布时间:2025-06-09 10:32 来源:检测中心 阅读:
分享:


Q:液相、液质检测中,外标法、内标法、加标回收、样品加标有什么区别?

A:液相液质检测中,与待测组分相同的标准物质(标准品,标品),习惯称为外标;与待测组分类似的标准物质如同位素标记内标物质(D、13C、15N等)或类似物质,习惯称为内标。以上4种方法会用到外标和内标,根据方法和目的等区别汇总如表所示。



实验方法

标品添加

标品使用方法

目的

优点

缺点

外标法

外标

配制标准曲线溶液。

绘制浓度(X)-峰面积(Y)标准曲线,计算待测物浓度

定量常用方法,操作简便,成本低。

无法抵消仪器状态、操作过程带来的误差。

内标法

外标和内标

外标配制标准曲线溶液,内标以相同浓度添加至标准曲线每一个梯度浓度和样品中,内标要在样品提取前加入到样品中。

绘制浓度比(X)-峰面积比(Y)标准曲线,计算待测物浓度。

适用复杂样品定量方法,可得到每份样品的回收率,准确性高,抵消客观和人为因素带来的误差。

增加操作步骤,内标价格高,样品超标不能稀释。

加标回收

外标

设对照样品和处理样品,对照样品不加外标,处理样品在提取前加已知浓度外标。

计算该提取方法回收效率。

用于前处理方法比较,操作简便,节省成本。

多在预实验中使用,不能检验每份样品的回收率。

样品加标

外标

在提取好的样品中加入已知浓度标品。

判断基质效应。

验证基质效应,操作简便。

只能判别该样品基质效应。



如下图流程所展示

1.标准溶液:4种方法均需配置添加外标的标准溶液,内标法是唯一在外标的标准溶液中添加相同浓度内标的方法。

2.加标回收:加标回收和内标法都需要在样品提取前加入标准品,但加入的标准品不同,分别是外标和内标,且最终计算方法不同。加标回收主要目的是计算回收率,反应提取效率,需要设置对照组(未加标样品),计算公式为:回收率 = 100%(加标样品待测组分浓度-未加标样品待测组分浓度)÷ 已知加入标准品的理论浓度。该理论浓度计算公式为:已知加入标品理论浓度 = 加入标准品的体积 加入标准品的浓度 ÷ 提取液最终体积。

3.内标法:内标法的主要目的是抵消误差,提高数据准确性,样品和标准品溶液中均含有相同浓度的内标物质。测试数据中,既可以反映每个样品的回收率(回收率 =  100%  样品中内标物质峰面积 ÷ 标准溶液中内标物质峰面积)和基质效应(峰偏离矫正),也可以通过绘制浓度比(X-峰面积比(Y)标准曲线来计算样品中待测物质的浓度。该曲线包含标准溶液内标、外标峰面积,样品内标、外标浓度4个参数,以比值做图,通过样品内标与标准溶液内标的比值矫正误差,进行了归一化处理。加标回收可用于液质或液相预实验中前处理的方法比较,而内标法更多地应用于液质定量检测。

4.样品加标:样品加标是在样品提取完成的待测液中加外标,常用来判断基质效应。外标法是唯一不在样品里加外标的方法,也是液质、液相最常用的定量方法。因此采用该方法时,建议预实验完成加标回收实验,优化提取方法,使回收率尽量达到90%以上。如果出现样品和标准溶液出峰偏差,可考虑采用基质标或样品加标的方法改善或验证。






同时特别注意:

1、标准品的质量:标准品作为定量检测的参照物,对样品定量准确性起关键作用。建议选择标准品纯度为色谱纯98%及以上,并且选购品质有保障的公司和品牌。CAS号是标准品的身份代码,建议记录保存,方便实验沟通和复查。标准品到货后,建议根据保存条件和标准品溶解性质,选择溶解分装或粉末等合适的方式低温避光保存,记录存放时间,注明保质期限。有些物质低温保存可能发生不可逆析出,注意保存温度的选择。液体样品建议小剂量分装保存,1次用1份(管),减少反复冻融和打开带来的降解、异构等变化。

2、标准溶液的配制:根据标准品的包装量选择合适体积、种类的溶剂溶解。如为粉末,选用百万分之一天平,称量1mg左右标准品,加入对应数字体积溶剂(实际称重0.9873 mg,加入0.9873 mL溶剂),即得到1 mg/mL的标准储备液,有效期与标准品性质及储存条件有关,具体可参考标准、文献等资料。标准储备液在检测前按照一定倍数逐级稀释为梯度标准溶液,现用现配。为使标准溶液溶解充分、降低移液枪误差、提高线性系数,尽量选择较大体积(50 uL、100 uL、200 uL等)配置(如图所示供参考)。为保证进样针正常吸取到标品溶液,进样瓶内的液面高度须高于0.5 mL刻度线(如图所示)。标准溶液范围根据样品浓度范围选择,尽量横跨3~4个数量级。如果样品超出线性范围,可将样品稀释到线性范围内。








3.混合标准溶液的配制:以1mL 体系为例,如稀释10倍,则各吸取储备液100 uL,溶剂补足到1mL,那么每一个标准物质浓度都被稀释到储备液的10%,得到的混标溶液过0.22 um滤膜后,继续根据需要进行梯度稀释。如果标准品种类超过20个,可把体系放大到2 mL及以上,同时调整每个标准品的加入量,方便整除。














4.溶剂标和基质标:溶剂标,用常见的化学试剂溶解标准品,如甲醇、乙腈、水等;基质标,用阴性对照样品的基质溶液溶解标准品,如有些蔬菜选用黄瓜基质。基质效应因样品复杂程度、净化程度和标准物质性质等原因,常表现为信号抑制或增强作用。基质标可以抵消基质效应的影响,使检测结果更准确。但是有些样品很难找到阴性对照样品制备基质液,可考虑稀释样品降低基质溶液浓度或净化样品减少基质效应的影响,但可能因此造成待测物质浓度过低而不宜被检测。


资料整理:王 宁

编辑发布:王 宁






【打印此页】【关闭窗口】